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总结逆行半比目鱼肌带蒂肌瓣修复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 2006年10月~2012年10月,应用逆行半比目鱼肌带蒂肌瓣修复12例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年龄16~42岁(平均35岁)。肌瓣表面行一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所有的肌瓣全部成活,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随访1.5~3.5年,平均2.5年,8例伴有胫骨骨折者骨折全部愈合。结论逆行半比目鱼肌带蒂肌瓣具有血管解剖恒定、血运丰富以及操作简单等优点,适宜修复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总结应用跖肌腱转移治疗腓骨肌腱滑脱症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 2008年9月~2014年1月,对9例腓骨肌腱滑脱症患者采用跖肌腱转移治疗。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22~46岁,平均32.6岁。左足5例,右足4例。结果 术后随访13个月~5年,平均2.5年。术后恢复率按根据Sefton踝关节手术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7例,良2例,没有发生与该项技术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应用跖肌腱转移术很适宜治疗腓骨肌腱滑脱症,修复后的牢固性较好。但是,对该肌腱缺如者不适宜。  相似文献   
3.
带感觉神经的股前外侧带蒂皮瓣修复大粗隆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带感觉神经的股前外侧带蒂皮瓣修复大粗隆部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结果。方法 :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应用带感觉神经的股前外侧带蒂皮瓣修复大粗隆部软组织缺损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2~46岁,平均(38.1±1.6)岁。软组织缺损范围5 cm×11 cm~9 cm×16 cm。损伤后至手术时间6 h~21 d,平均(12.0±1.4)d。间隔皮穿支和肌皮穿支皮瓣分别是4例和8例。在皮瓣上部皮下组织层向髂前上棘分离出股外侧皮神经,形成带感觉神经的股前外侧带蒂皮瓣。结果:1例皮瓣发生小的皮缘裂开,术后1个月自然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2.5~4.0年,平均(3.2±1.3)年。受区外形较好,皮瓣两点分辨觉7~13 mm,平均(9.1±1.2)mm。下肢功能用临床下肢评分(LEM)标准评定其疗效,优9例,良3例。结论:这种技术安全、可靠,很适用于修复大粗隆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在腰椎有限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对68例多平面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其中男47例,女21例;年龄45~80岁,平均56岁。神经根阻滞后64例为阳性患者进行了腰椎有限手术,另4例封闭后症状减轻不明显为阴性,难以确定手术平面或引起症状的神经根,放弃了手术治疗。术后采用Macnab腰腿痛手术治疗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神经根阻滞操作过程顺利,未发生与神经根阻滞相关的并发症,术后无神经损伤并发症。术后随访16~45个月,平均32个月。术后根据Macnab腰腿痛手术治疗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44例,良18例,差2例。结论:对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重点应放在压迫引起症状的部位,而对无症状的部位不做预防性减压操作。应用神经根阻滞能准确判断责任椎与疼痛源,提高腰椎有限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蛇床子素与金雀异黄酮对大鼠峰值骨量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蛇床子素(Osthole,OST)与金雀异黄酮(Genistein,GEN)对大鼠峰值骨密度与骨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36只1月龄SD雌性大鼠(125±3)g分为3组:对照组(CON,等体积蒸馏水,n=12),蛇床子素组(OST,9mg·kg^-1d^-1i.g.,n=12),金雀异黄酮组(GEN,10mg·kg^-1d^-1i.g.;n=12)。每周监测体重,每月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DEXA)检测全身骨密度。3个月后处死所有动物,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0C)和抗酒石酸性磷酸酶5b(Tartaficacid phosphatase 5b,TRACP 5b)含量,用DEXA测定股骨骨密度,用μCT分析股骨组织微结构,树脂包埋不脱钙骨组织切片技术做胫骨骨形态分析,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股骨生物力学,称量心、肝、胃、肾、肾上腺和子宫湿重,计算器官指数,并做常规病理学检测。结果:大鼠的体重、器官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观察未见异常发生;第1、2个月全身骨密度无明显差异(P〉0.05),第3个月后OST组全身骨密度显著高于CON组、GEN组,上述3组中股骨骨密度与全身骨密度的变化呈相同趋势(P〈0.05)。与对照组相比,OST组、GEN组血清OC水平升高,而与CON组、GEN组相比,0ST组的TRACP5b含量下降(P〈0.05);OST组的骨体积百分率、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数量均高于CON组,但骨小梁分离度和模型系数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OST组与GEN组的上述指标虽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但平均值OST组高于GEN组;OST组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数量均高于CON组、GEN组,但骨小梁分离度低于CON组、GEN组;OST组股骨最大载荷、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均明显高于CON组(P〈0.05),OST组与GEN组虽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但平均值OST组高于GEN组。结论:口服蛇床子素能有效提高大鼠峰值骨量,从而?  相似文献   
6.
背景:成骨细胞是骨代谢平衡过程中的关键功能细胞,植物雌激素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重要影响,葛根素作为植物雌激素的一种,在体外以较大范围浓度对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仍少见报道。 目的:观察葛根素在体外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功能的影响。 方法:取新生Wistar大鼠的颅盖骨,对成骨细胞进行分离、培养、纯化及鉴定。将培养的成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10-3~10-10 mol/L不同浓度葛根素组,观察不同浓度葛根素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表达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细胞经葛根素处理后10-5~10-9 mol/L组成骨细胞增殖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 < 0.05),第3天增殖最快(P < 0.01),第4天开始下降;诱导第4天,各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1),其中以10-6 mol/L组最显著(P < 0.01)。然而葛根素10-3 mol/L组成骨细胞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表达较对照组均减少(P < 0.05)。提示葛根素对成骨细胞的影响存在剂量依赖性,并且具有双向性,即在低浓度(10-5~10-8 mol/L)下刺激骨形成;在高浓度(10-3~10-4 mol/L)下抑制骨形成。  相似文献   
7.
枪伤病理分区与枪伤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克明  葛宝丰 《中国骨伤》2010,23(7):538-540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学者首先提出,枪伤伤道及其周围组织可分为原发伤道区、挫伤区和振荡区3区,其中挫伤区为紧靠原发伤道的组织坏死区,挫伤区之外为振荡区.笔者课题组于近年来采用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和常规病理学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发现,枪伤组织应分为原发伤道区、凝固性坏死区、组织碎裂区和组织变性区4区.其中凝固性坏死区和组织碎裂区相当于挫伤区,但凝固性坏死区为不可逆坏死,需清创切除;而组织碎裂区仍具有修复能力,应予保留,故将两者分开命名.4区分区法明确了枪伤清创范围,对解决枪伤保守疗法和彻底清创疗法的争端有一定指导意义,但各区形成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张功林  葛宝丰 《中国骨伤》2009,22(10):725-726
腰椎退行性改变是引起腰椎管狭窄症较常见的原因,其特点是:站立和行走时引起腰痛和下肢痛,腰部过伸时这种症状加重。随着影像学检查手段的发展和社会老龄化,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是中老年人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经保守治疗未能取得满意效果时,手术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重要方法。本文阐述手术治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的正中植骨方法介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功林  葛宝丰 《中国骨伤》2012,25(3):205-207
引起胫骨骨折不愈合的原因较多,主要有局部感染、软组织缺损、骨缺损、骨折对位不良、骨端髓腔闭塞以及损伤的严重程度等。正中植骨方法(Central bone grafting)治疗选择性胫骨骨折不愈合优于其他治疗方法,并发症较低。该方法采用外侧入路,经腓骨的前侧进入,将取自髂骨的新鲜自体骨植在胫腓骨之间和胫骨不愈合平面的上下端。应用内固定有利于纠正骨折畸形和促进骨折愈合。正中植骨技术是治疗胫骨不愈合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桡神经内移在肱骨干骨折固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桡神经内移在肱骨干骨折固定中应用的结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16例肱骨干骨折患者,在行前外侧钢板固定中应用桡神经内移方法治疗。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6~49岁,平均36岁。左侧9例,右侧7例。根据AO骨折分类:6例为A3.2型,5例为A2.2型,2例为A1.2型,3例为B2.2型。应用美国骨科医师协会提出的DASH量表进行疗效评定,0表示上肢功能正常,1~100表示上肢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结果:16例患者术后没有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无神经损伤与伤口感染。术后随访20~46个月,平均29个月。上肢功能按DASH上肢功能量表评定,均达到了正常数值(数值为0),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桡神经内移是一种安全的操作方法,不会引起医源性神经损伤,不影响对骨折的处理。在对肱骨干骨折行开放复位以及前外侧钢板固定中,该手术方法可防止桡神经受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